星期四, 三月 29, 2007

愤怒了,把本本卸了

      前面就说过笔记本风扇很困扰我,这两天更是,动不动就整个电脑就震动,风扇降到几百转,害我电脑都不敢用。今天想查一下路由设置的文章,刚打开这些页面,电脑就不干了,害我匆匆忙忙关了电脑。

      关了之后我不甘心,又重复了昨天的拆卸操作,昨天没拆下来今天还想再碰碰运气,这几天笔记本底盖开了无数回了。这个笔记本设计的,从CPU散热片到风扇到出风口的过滤器都是一体的,乖乖,得全拆开,我还没硅脂。但是这没法用也没法修也不是个办法啊,所以只管拆了。今天把螺丝都卸下来之后发现是风扇上方故意设计的能挡住风扇,很明显肯定需要别的办法拆下来。左看右看,突然觉得应该推一下先把挡住的这边抬起来的,尝试了一下,另一面出风口果然是软的,所以一下子就把整个给抬起来了。看了看,恩,机器里面不脏;接着研究风扇,设计还行,可以通过拆螺丝拆开,而不用跟台式机的风扇一样拆一个弹簧垫圈。很顺利的打开,发现这个里面还是挺脏的,打扫了一下之后,把扇叶从磁环上面取下来,把黑乎乎的轴承擦了一下,突然想起来似乎我不是在南京,没有钟油,就只好擦干净完整而小心的装回去,这东西精细的很,只有一把小起子的情况下,只能小心了,手都是抖的。

      装回去,开机,还刚进系统,电脑就又开始震动了。简直是玩我嘛。愤怒之余我到站上别人那里去问有没有钟油,本来没做什么指望就想知道洪河能不能买到的,结果他刚好有一瓶修台机风扇的缝纫机油。这也行啊……我很激动的把油拿回去了,然后到楼上翻了一堆小工具来配合。洗轴承怎么办呢?汽油?总不能去车子的油箱里面倒腾吧;丙酮?又不是化学实验室,那么常备丙酮;对了,还有我们擦镜头的东西呢。本来想用乙醚的,纯度高,但是想了想,别电脑没修好,把我自己搭进去了,还是乙醇吧,虽然只有95%。拿了一堆东西回寝室,又把笔记本拆了一遍(现在我拆U5A的风扇肯定比售后人员还熟练),用乙醇把轴承和轴承座洗了洗,擦干,晾干;然后抹油,擦掉;再抹,吸干净多余的,最后才是恢复原状。看我费这么大工夫,所以也没直接装好,就把底盖开着,侧着笔记本开机,看着风扇转。然后放正了,用手抓住悬空的运行,把脑袋伸到本本低下去看有没有问题,没有异样之后就是测试。开了superpi算200万位,保持CPU全速,风扇也加快,就这么一直用手托在脑袋上方一直看,直到算完。恩,貌似没有问题,关机,装好,再开机测试。果然风扇声音小多了,散热效果貌似也好一些了,能看到温度降下来。跑到现在几个小时,效果似乎还不错。

      看来笔记本的风扇也需要经常维护,只是难度大了点啊。不知道这样操作能撑多久,用着看吧,以后用电脑得悠着点了!

星期三, 三月 28, 2007

自制路由器

      当然不是自己做硬件咯,是软件路由,平台2003!

      其实本来应该是个很简单的事情,原来就想尝试一下,因为一个内网的电脑不能访问外网不是很爽,什么都得到那个有两块网卡的电脑上去操作,烦恼,所以就想让那台电脑做路由器,我就可以不用跑来跑去了。先前测试过一次,怎么都只能ping通另外一个双网卡的电脑,其余的则ping不通,然后操作又是未经许可的,我看看了不行就算了。

      今天真正的需求来了,要我在那边服务器上开代理服务器,我觉得这个好麻烦啊,还得设置浏览器。原来在学校最郁闷的就是那无止境的代理设置,疯了,能不用则不用,所以又开始研究怎么设置路由了。

      安装服务很简单,就只需要点点点,选择一些东西就好了。我选择了做路由服务器,接下来2003就开始自动配置网卡和服务了,完了以后ping,发现还是和上次一样不给面子。我就觉得很奇怪了,就把双网卡的电脑的内网网线拔了,结果就不能访问了。原来是假的啊,还是通过了内网网卡,但是我现在还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没有路由就不行,有路有就两个IP就都可以通过一个网卡通讯呢?难道仅仅是做了一个地址转换?接着发生的事情就很程序化了,当然是上网海搜一番,看有没有相关的。搜索到一个转贴率非常高的,就是说内网通过一个三卡的服务器,访问多IP段的校园网和ADSL公众网,需求和我一样,比我要求还高。然后我自然是对着把IP一一换成我这边网络的IP,操作,失败;再操作,再失败。直到最后连一个网段内的机器都ping不通了我才放弃了——貌似我没能学到这篇“经典”文章的精华。

      上网继续寻找解决方案。最后锁定了两个,一个是做NAT跳转,还有一个是直接VPN。后者是备选方案,毕竟自己的内部网还要拨号岂不是很麻烦,但是无奈之下还是可以接受的,我比较信任那个写的很详细的图文并茂的教程。NAT跳转的操作大约就是什么静态路由都不要添加,直接在NAT里面新建接口,内网网卡设置为“专用接口连接到专用网络”,外网网卡设置为“公用接口连接到Internet”,并选中“在此接口上启用NAT”,重启路由服务——好了。一切OK,只要外网网卡能访问的东西我都能访问。晕啊。忙活了一下午,研究什么静态路由地址,都没有搞清楚,这么一弄似乎就解决了。还有一个备选VPN拨号方案没测试呢,我也不想动了,别一弄设置不回去就亏大了,以后想玩自己装几个虚拟机慢慢玩。

      总体来说,又学会一点,主要是问谁都不告诉我。唉!

星期六, 三月 17, 2007

PS3真的很BT!

zz

今天早些时候我们已经报道过,索尼即将加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Folding@home计划,利用PS3的强大性能,在其闲置时采用分布式计算的方式为研究各种疑难杂症作贡献,计算蛋白质的折叠效应。

目前已经有一部分PS3加入了Folding@home的测试,从目前的统计来看,正在测试的829台PS3已经贡献了25TFlops的运算能力,达到Windows PC的约六分之一。要知道,正在参与的Windows PC有155000台之众。平均下来,一台PC的运算能力是约1GFlops,Intel核心Mac平均3GFlops,而一台PS3的运算能力接近 30GFlops,确实非常惊人。

在Cell芯片全力以赴负责计算蛋白质折叠的同时,PS中的NVIDIA RSX GPU则提供了蛋白质折叠即时图形演示,这一3D图像的效果也十分精美,提供1080p支持HDR等特效的动态画面,用户可以使用手柄来控制视角,从各个方向远近观察你自己的计算成果。

Gizmodo网站在斯坦福大学试用时提供的视频演示

胡思乱想:

Cell+GPU的运算能力简直是太强大了。这个还仅仅是用Cell做运算,要是能运行两个进程,同时用Cell和GPU运算那是什么概念啊。这个还仅仅是一个600美元不到的小东西。传说,Cell至少250GFlops,目前最强的N卡是500GFlops,组SLI就是1T,实际运算效率达到10%的话也很夸张,比现在的很多几百万的集群强。

我感觉这是以后高性能计算的方向之一。芯片从分立不断到整合,现在为了高效率高性能有再次分化,使用专用芯片加速+通用芯片支持的模式会得以发展,Cell本身就是PPE+SPE,然后再用Cell+Opteron组集群,要是在来点GPU加速,嘿嘿(不过好像一味的堆砌是不现实的,要整合起来还是蛮困难的)。

原来我就设想过在嵌入式领域用ARM+DSP/FPGA来实现控制、运算一体的设计,这个适合小点的望远镜。现在看来,要是Cell+GPU的话,基本上都能抗住吧,比如在南极的望远镜阵,实在没法专门开发,每个望远镜配个改装版本的PS3,改善电源、去掉外壳上机架或者做成嵌入式、去掉那些不要的功能、破解硬盘内存限制,就可以用很复杂的pipeline去实时处理那些数据的,同时为多个科学目标进行预处理,(剩下的备件没事还能拿来玩玩,哈哈)

要是能有个Cell开发机多好啊。觉得Apple放弃Power构架真是可惜。本来就有从操作系统到软件层次地支持,只需要为新的软件重新部分代码就可以了。以Cell的能力,做Xsever和Power Mac还是很不错的,说不定苹果的集群会很流行呢(但也没准Apple已经在暗地里做这个工作了,x86本版的MacOS还不是做了N年大家才知道)

星期一, 三月 12, 2007

近期开源CMS使用心得

      最近做网站用mambo,又开始了一下CMS研究。严格的说mambo都不好算到开源CMS里面了,被miro公司控制之后越来越商业化了。用还是能用,就是细做下来发现很多不爽的地方,自然又上网去找别的,然后就看了一堆的测评之类的东西,下了一堆到自己电脑上来测试,然后有了点大致的感觉就想写点东西咯

      先说Mambo吧,本来已经不想用这个的了,但是看到出了4.6的,这算是一个大升级了,说的多么多么好,就用了。结果发现对于我来说,除了安装整合到了一起之外就没什么差别(我用英文版,不涉及汉化,所以那个语言的改进跟我无关),反而是兼容性下降了,很多插件不能用了。有很多开发小组都声明不再支持mambo了,而且bug多多,还是打了补丁才能装一些东西,比如extcal,而G2bridge等等已经不在支持之列了,安装总是有问题。其余的跟以前的版本差不多。当然还是有个区别的,老版本的垃圾箱里面的菜单项是删除不掉的,这个bug存在了很长时间,所以当时很bs mambo这个做法,这么个bug都不修正,现在终于好了!

      Joomla呢。刚分裂出来就得了那么多奖,我感觉总在1.0.x徘徊,把1.1简单的改名为1.5也就出到了beta。不过还是下载了最新的两个版本过来测试。1.0.12是刚分出来的系列,所以和前作mambo差不多,就不多说了。1.5呢,我装上去了之后确实有点耳目一新的感觉,是有很大的变化。首先安装的时候跟以前不一样了,改进了一些,不过前作也没什么不好,只是现在的更新鲜些。前台界面还是跟模板的设计有关的,后台看起来就变化大了。首先是功能菜单重新调整了位置,新位置看起来更加合理了,更加好找到了。安装也是整合到一起了,并且bot变成了plugin,只是名字变了。默认界面看起来好看一些了,布局合理了不少,对多语言的支持也好一些,似乎未来还可以加上ajax支持。总体来说感觉还是很不错的,不过因为beta,bug很多,比如无法关闭一个编辑状态的东西,希望能尽快看到正式版本,有更多的功能特色更稳定的表现。似乎这个版本的安全性也高了不少!

      总体来说,这两个系统还是很活跃的,给它做开发的人也很多,资源丰富,能针对一般用户作出不错的东西来。但是呢,还有一些共同的大问题。第一个就是,现在的ACL——access control level系统实在很简陋,不能添加组,不能编辑权限,这个是很头痛的问题,这个方面还不如动易做的好呢,我觉得一个网站需要一个很全面的用户管理系统比较好,remository这个都比较好,现在也没有什么插件能做到这个,连CB都不行,主要是根本就无法更改这个,动到核心的东西;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内容管理,那个愚蠢的section+category两级简单分类,真受不了。其实category是有多级的,别的组件用到的多级和这个内容管理用到的是一样的管理模块,说明就是更新内容管理组件就可以了,但是一直没有更新,很恼火。要是这两个大问题能解决就好了。还有就是模板系统不是完全CSS控制的,所以会有很多的漏洞,造成IE和FF看起来不一样,现在就只能顾此失彼,想想都觉得郁闷。然后我查看了两者的roadmap。mambo计划到了5.0.x,那个时候才有多级分类和用户管理升级版,中间有4.7和4.8以及n个小升级,看来一时半会是等不到了。而Joomla呢,roadmap比较简陋,只到1.5.0beta2,正式版都没有算在内。开发速度又慢。这两个功能都是要等到1.5稳定之后的未知版本才有!漫长啊!不过1.0系列已经终结,所以现在他们全力攻1.5吧,应该,等着吧……


      当然除了这两兄弟还有别的选择,Drupal就是一个。这是一个更轻量级一些的CMS,也是和Joomla一样屡获大奖的系统。网上传闻的好处就是,代码很优美,系统速度很快,操作模式更符合linuxer们的习惯,资源也不好。说了这么多,还是看看好不好吧,下了果拉(才900K),5.1的,说是5.0才开始有install.php安装文件,原来安装很麻烦的。安装上去之后速度的确很快,但是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个blog,是blog风格的CMS,感觉更适合于个人小网站,而且没有后台,即前后台统一的构架,或许有人喜欢这样吧,但是我还是不是很适应,以前无论动易还是joomla都是有后台的,这样清楚一些,要不然很多东西都不知道上哪里去找。整个系统我现在也不是很熟悉,只是感觉的确性能很好,但是不是很习惯这样的操作模式,基本上也能知道怎么玩,哪天需要的时候再研究吧,不过感觉也还是可以的,就是需要更多的修改。默认的看起来没有joomla那么像个内容丰富的网站吧!

      另外一个获奖作品是一个平常很少听说的plone。原来这是一个企业级别的开源CMS,就知道很牛,像网易之类的都是用这个做的,强大的很。但是是基于python这样“高深”的东西。这个我是一点办法都没有,下了一个,居然是还有一个安装程序的,还不知道怎么玩,再说吧!

      原来也见过一个企业级的CMS,typo3,德国的吧,似乎也是很多有名的网站的提供者,但是我安装了一下,都不是非常友好,见面很简陋,估计企业级的都这样,面向的是高级用户,需要可定制性强,所以默认的就随意了,反正都要重新做的,这个倒还是php+mysql的。

      总体来说出名的我知道的就这么几个,后面的我也只是看过,并不是很熟悉,发表一下自己对这些系统的看法吧!

星期日, 三月 11, 2007

Cosmology Sites

      好几天一直在调试这个网站,目前的地址是http://sn2006.pmo.ac.cn/cosmology,过几天改到http://cosmology.pmo.ac.cn

      为了便于管理,我仍然是选择了一个比较简单的OpenSource CMS平台,我和管理者都比较熟悉这个了,觉得做和使用都更快能上手。主要还是协调各个组件,实现一些所需要的功能;然后就是从已有的模板中选一个修改到合适的程序,调整模块的位置和模板进行搭配。说起来比较简单,单是我发现实际上还是有点烦人的。

      我选用的平台:最新版本的wamp,Mambo4.6.1+sp2(第三方),SMF,Coppermine Photo Gallery;CB,extCal,samSite,Remository组件;jey_host模板。Mambo是最新版本的,因为安装有些东西会出问题,比如extCal,所以加装了一个补丁,然后通过官方的bridge连接了SMF和CPG,一个论坛一个相册,可能会涌上的东西吧,本来我还安装了mediawiki的,但是研究了很长时间才会用一点,管理界面很不友好,而且评估了一下,使用到这个东西的概率不大,所以就从计划中删掉了这个组件。CB是提供用户注册的,新的SMF bridge直接支持这个组件,主要是为了以后的会议注册之类的功能预留了这个组件,以后就是每个表对应一个会议,虽然有点勉强,但是这样只要注册一次,就可以登记很多会议了,大概设想是这样的吧。extCal做了一个日程安排功能,还行吧,算比较好的了。本来是用Joomap做全站地图的,但是功能比较弱,发现了samSite这么个东东,功能强大的多,当然也就用那个看看咯。Remository提供下载支持,那个docman太久没有更新了。挑选模板很费劲,因为我想把smf直接嵌在主窗口中,但是一般的模板都很小,那样就会变得很难看,好不容易找到大的是没有左边栏或者右边栏的,也没有放置最新更新的地方,对于我这种希望放置很多东西在首页的人来说有点不合适,自己也可以做,但就我的审美观和技术实力,我觉得还是算了。这个模板我一共找到两个,jey系列的,是右边栏和用户自定义区域如果没有的话这个地方就不显示出来,这样对于整合论坛或者wiki或者Gallery2这样的图库来说都是有好处的,右边栏就只放首页才显示的东西就可以了,而且右边栏是在用户定义模块的下面,所以整体显得比较紧凑,在主域还有空间的情况下保证整个页面不是太宽,以后可以学习一下这样的布局。

      装好Mambo之后,打上补丁(现在的最新版本的4.6.2,不过是预发行),然后安装CB,直接用CB代替掉原有的用户系统,设置不用太详细,以后要用到的时候再说;安装SMF和它的bridge,配置的时候写上SMF在本地硬盘的绝对路径,选择Wrapped整合方式,把同步语言选择成No,注册管理要选择支持CB,然后就可以把CB的登录模块取消,使用SMF Bridge的登录,这样好是好,这个登录功能比较多,但是CB的那个可以设置成横向的放置在网页顶上,没有这个选项我觉得很可惜,现在用户那个块占了太多的地方了;安装CPG,运行他自己的bridge向导,选择mambo,给出mambo相对于它的路径(我的是../),在给出主站的网址就OK了,这个做的比较好,不要在mambo里面修改了。我觉得要是开源的这些系统出一个像这样统一方便的接口就好了(OSS接口协议,谁来定这个标准啊);再安装一些实用组件就可以了,比较多要设置的就是新的3.40的Remository,后台的确很强大,感觉跟一个CMS一样了,而且还有单独的ACL(access control level),比mambo还强大。然后就是常规设置,给每个内容块都增加分类之类的,没什么太大意思,还有就是小修改一下模板,以让它好看点。这个模板我大概是几天内天天看吧,开始觉得还行,现在就觉得很dull,很压抑,想换白色的,但是要修改的就不仅仅是背景颜色了,而且其他人似乎也不觉得很难看,也就算了!下次一定用白色的,不过这样不太节能,还是黑色的吧,哈哈(关注IT新闻的朋友该知道这个源自于什么)。比较有意思的是我用News Feed链接了很多rss源,就是从Google Reader上找出来的,跟Science相关的,至少有个自动更新的东西在网页上,长期不去管理也还有新内容,哈哈!还有就是那个banner,我想了半天不知道放什么图片好,干脆弄上好几个,每次刷新的时候换一个,天文类的当然是需要的,但是还有一个公益类的,我裁减了一个放置全球变暖的网站的banner放上面,不知道管理者拿到网站会不会晕,^_^,这个功能还不错,可以放很多在里面,那样就好玩了!

      现在基本上都配置好了,页面也就那样了,为此我还把这个图片上的字PS掉了,换了新标题,当然手法是很低劣的,主要是我不怎么会用PS,费了我番功夫。过几天还得修改配置文件换域名,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