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三, 三月 26, 2008

IMAX

最近猛下了几部IMAX的影片,很大,下起来很慢,播放时间很短~~~不过很值,70mm的胶片也1500美元/8分钟呢
效果和内容都没得说,当然还是缺根DVI to HDMI线,打算自己去买根好了,便宜的一两百,贵的诸如Belkin之流,就不好说了,反正二手的好几千,更贵的就不看了;如果有IMAX影院的话,效果就……
Amazing.Caves,一直就很喜欢探洞,大概就是从凡尔纳的小说《地心游记》开始的吧,里面的生态系统让人着迷,太奇特了;不过我自己是没有机会也不敢去的,不过号称那个很适合做救生员的人是98磅,看来我也许有点潜质
Blue.Planet,场面宏大的介绍地球,跟NASA合作,把IMAX设备拿到太空去玩
Coralreef,要去海边就得去这样的地方,大堡礁、斐济、塔希提……
Australia,大概也是凡尔纳的小说《格兰特船长的儿女》,这个古老的曾经和南极连接的大陆,虽然生存环境不算好,但却有着古老而奇特的生态系统,很有趣
Antarctica,看看下个站建在南极是否合适
The Serengeti,东非三国的森林公园,原来只是很喜欢南非的克鲁格,还不知道东非这个呢,都不错
NATURES_JOURNEY这个不是IMAX系列,只有画面和音乐没有解说
还在下热带雨林、热带雨林昆虫、暴风、深海等几个,好慢啊~~

看了这些之后,突然觉得广角比长焦的震撼力要大得多。IMAX的纪录片,广角、鱼眼用的非常多,鱼眼那接近180度的视角,拍大场景太舒服了。原来一直比较喜欢长焦,可以反映细节但是表现力就显然不如广角,而且广角比长焦更不易得。看来35mm定焦微距之后我应该先上10-17的,可惜就是没有全幅K1D,170-500以后再说,哈哈

星期五, 三月 07, 2008

镜头搭配

想来总是这样,在有什么东西之前,无论怎么看也总是看不出什么来,直到拥有了用过了,才能逐渐体会出些东西来。电脑就是这样,买之前我是一点兴趣也没有,一点也不想看关于电脑的东西;买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,关于计算机的任何东西都看,然后大呼上当,买了TCL这么个垃圾,哈哈。

如DSLR之前,只用过胶片傻瓜,对相机几乎一无所知。上网看了半天,大多数集中在机身上,而且看评论很多。对比参数,却不知道如何取舍(有钱自然买好的,但是无奈囊中羞涩)。镜头就草草了选了套头+70-300。完全是配焦段,那个时候只用过小机器的我,显然对长焦很有兴趣,直接上了300,其实当时相同价位可以选择直接18-200。

用了一段时间发觉,最常用的焦段被分割成两段,其实外拍很不爽,总要换来换去,非常频繁。有时候懒就干脆不拍了。而70-300号称的Macro,用了段时间,觉得还不如套头方便实在。要增加镜头也不知道如何加。

如果本着焦段和循序渐进的角度来看,现在我可能会换一种方式:

第一,Sigma 18-200mm F3.5-F6.3 DC或者Pentax DA 18-250mm F3.5-6.3 ED,¥2250/¥3750。前者比较狗,后者稍微好一点,差价也还有不少,完全看要求。这是第一支,就是一镜走天下的,练练手,画质要求不算太高的时候拍拍,旅游的时候挂机,都还不错,长短兼顾,200手持一般无问题,就这一支也不会出现太大的焦段差距,可以用好一段时间。

第二,Pentax DA 35mm F2.8 Macro Limited,¥3380。这个头素质不错,标微。平时的人像,风景,静物都可以,标头用处还是很大的;然后1:1的微距也很好,拍花花草草小虫子什么的。这个头可是号称专为“创作杰出的视觉效果”而设计的。

第三,等到很有必要或者有money的时候,可以上个Sigma APO 170-500mm F5-6.3 DG打鸟/¥4900。500mm的长焦在这个价位已经很猛了,特殊需求的时候才带。500mm本来手持就困难,肯定是随脚架走,特殊场合才用,也不会带来太多的麻烦。

第四,熟练了摄影之后,也许会考虑广角乃至fisheye,Pentax DA Fish-Eye 10-17mm F3.5-4.5 ED或者Sigma 10-20mm F4-5.6 EX DC HSM,¥3700/¥3750。倾向于前者,超广角也是一种创作风格10-17刚好和18-200衔接。拍摄大市场星空和空旷地带很有味道,属于锦上添花型的镜头。当然如果没有需求,弄个0.45X的广角镜偶尔玩玩也不错,才200块不到。

而且到了第三步的时候已经比较熟悉的话,可以考虑淘二手头,会便宜不少,相对划算。一般有前两个就差不多了~~所有考虑基于Pentax机身假设,1.5的系数加上机身防抖,有些头如果镜头防抖就该翻番了,哈哈。Macro之后可以考虑上闪光灯,环闪有就更好。

星期四, 三月 06, 2008

随评

堕落了大半天,啥事没干,就一直在翻网页,然后想着随便写了点~

拍微距,突然发现那个70-300还不如套头好使,又P家发布了Limited的第一个微距,遂上网看了看。

Pentax DA 35mm F2.8 Macro Limited ¥3380

这个头倒真挺好的,APS-C上,可以当标头;1:1的微距能力,0.13m的对焦距离,微距也很不错。也是P家Limited级别的头,就是小贵,而且F2.8也不算出彩。Tokina有一个跟这个很接近的,可是没有PK口,究其原因,原来3月份Hoya与Pentax合并了,而Tokina就是Hoya下属的一个厂(Kenko也是),自然Tokina就不会有PK口了。还有人幻想Kenko的UV都是SMC的呢。不过这样一来,Hoya Pentax HD就是相机、镜头(双煞)、附镜俱全了。

Sigma 24mm F1.8 EX DG Aspherical Macro ¥4000
Sigma 24mm F1.8 EX Aspherical DG DF ¥2200

这两个似乎看参数比较接近,带不带Macro都是1:2.7,也不知道差距多大,价格倒是差不少。不过看似乎很诱人。

Sigma 28mm F1.8 EX Aspherical DG DF Macro ¥1800

很实在的样子,倍率1:2.9,也不好算很Macro吧。

Sigma 30mm F1.4 EX DC HSM ¥3100

很好的标头,不过没有Macro能力。

Sigma 50mm F2.8 EX Macro ¥1920

不错,除了P家那个我就看上这个了,便宜是王道,不过50mm太长了,不好做标头,又不是全幅。话说全幅配这个……

APS-C要上广角还是有难度的,我看还是算了。看看P家35上市表现吧,最好是再降一些。顺便一说,K20D用了三星的CMOS,也可以大画幅了,我还指望有全幅的K1D呢,结果小道消息说,也许Pentax会重拾645D的工作,因为现在有合作伙伴的CMOS了,要形成中画幅+APS-C,一举压制主流的全幅+APS-C——可怜人家Nikon刚上全幅呢。从现在P出的头来看,都是为APS-C设计的,完全不考虑可能存在的全幅,大概也还真有可能的。不过120还是可望不可及的。

无聊之中还顺便看了几个卡片,Richo GX100/Panasonic LX2/F100FD。GX100功能强大,但是褒贬都很极端,普遍认为ISO200以上就不可用;LX2这么古老还这么贵,要是便宜点或者出LX3比较合理,当然LX2本身还是可圈可点的,除了性价比;F100FD似乎跟前两者有点差距,用户群不是一类人,不过看参数还OK,就是不知道上市反映如何,2k5以内就很强大了。

星期二, 三月 04, 2008

msasno.dll病毒

一晚上都在看cmb,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异常。直到因为删除文件才需要重启电脑,启动之后也没有太在意,winrar打开压缩包的时候半天出不来,顿生疑;开资源管理器,没有动静,些许不安;再点点别的东西,有的可以(例如foobar)有的不可以(开始菜单里面的网络链接都消失了),糟糕。幸好计算机管理控制台还可以看,只是系统消息里面记录了一个服务器{8BC3F05E-D86B-11D0-A075-OOCO4FB68820}没有用DCOM连接的错误,是Winmgmt(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)这个服务,看似乎是什么没有起来,因为好几个服务都显示为“启动”而不是“已启动”,也无法更改状态。网络链接功能完全失效,大概是netman没有起来。
接下来就是常规处理,安全模式——看起来似乎都还可以用,就是有点慢;最后一次正确配置——没有效果;上网查找各个相关的资料,都没有找到根源所在,尝试了好几个方法都无效。我一般最后想到的才是病毒,无奈之下开始用小红伞查毒,还的确查出来两个,是浏览器cache里面的,删之;然后在一个文件msasno.dll处停顿了,点了两下就死机了,强制关机,希望是查出来的那连个病毒的问题;启动之后并未好转,只好继续查毒,奇怪,到这个文件又不动弹了,怀疑有诈。遂上网查证这个文件,的确有诈,强制关机,进Linux,发现NTFS没有正常关机是挂不上去的,再回到Windows的安全模式,打算正常关机后再到Linux下去删除的,结果找到该文件后直接就删掉了,很轻松,有点怀疑——病毒没有这么容易被干掉的啊。
再启动,终于见到网络图标了(拔了网线),再测试一下其他功能,还真正常了,看来的确是这个msasno.dll文件捣的鬼。我都已经在计划如何做灾后重建工作了,要不是两次看到这个文件查不过去有点奇怪,还真就重装了,那可是个大工程啊~~
好了之后再查毒,似乎还有不止一个,看来尽管平时比较注意,病毒防火墙也还开着,但是还是会中招~~现在的病毒防不胜防啊!!!!

P.S.,可恶的Google居然这个时候还挂了一阵子,用了yahoo中国和baidu,啥有用的都搜索不到,最后用live顶了一阵子
P.S.2我的Linux突然没有eth0只有eth2了。曾经改过MAC地址,但在Linux下似乎无效,怎么现在突然冒出来了,而且无论怎么弄都只有这个改过的MAC地址了。回到Win下面也改不回去原来的MAC地址了,虽然这都不影响使用,但是很不爽,真是奇怪,让我手忙脚乱了好一阵子,现在只好听之任之了

星期日, 三月 02, 2008

Nexenta

这已经是一条旧闻了,因为这个内容在我的blog待写列表里面放了好长时间,只是一直没有写出来,其实倒也没有什么东西。

大概是今年一月中旬吧,Nexenta发布了1.0正式版本。何谓Nexenta呢?自从SUN将Solaris内核开源后,就有好几个项目在试图利用这个内核按照GNU/Linux的发展模式发展新兴的OpenSolaris发行版,其中就有一个在力图把GNU的软件port到OpenSolaris上的项目,大概可以称为GNU/Solaris,很长一段时间都一直在Alpha7-Alpha9徘徊。也不知道是得到了SUN的赞助还是路线发生变化(很可能是得到赞助了,因为原来首页有一个赞助的图标,是一个拉小提琴的乞丐,面前放着个帽子,现在似乎没有了),年底的时候出现了RC3的版本,没有看到过Beta过程(我也有一阵子不关注了,只是觉得按照先前的发展速度,要好多年才能到Release)。一月份Release之后,名字是Nexenta Core Platform 1.0 (NexentaCore)。

为什么是Core呢,因为只提供了最精简的一个发行版,提供核心功能——OpenSolaris的核心加上GNU/Debian的包管理工具——目前Linux世界很流行的包管理器,还有一个apt源提供软件下载。这样的发行版可以很方便的适应各种环境(除了不能上网的电脑),当然也是为后续版本和分支奠定基础。这个发行版和OpenSolaris还是有点区别的,首先除了核心都是使用GNU系列的(那就得同时符合CDDL和GPL两个系列License);提供了Debian的环境和Ubuntu的源(应该是source package才能用)——我想到OpenSolaris官方的Indian计划也是由Debian创始人主持的,有相似点。

这个的发展还是很有趣的。话说到目前,UNIX的嫡系能发展得不错的已经不是很多了,Solaris这个时候奋起直追,也是在向开源世界注入新的活力。当年Linux缘何发展,就是因为UNIX的封闭,当GNU世界重写了大多数UNIX的软件的时候,他们看中了Linux内核,两者相结合出现了现在颇具影响力的GNU/Linux。要是当年Solaris能早点开源,或许现在的格局又不仅仅如此了。Solaris开源了,Indian计划一步步地发展,SUN又收购了MySQL和VirtualBOX,社区版本现在也在发展中,可以看到UNIX世界的新的发展前景。SUN多年征战在多线程世界,号称世界上最疯狂的多核心多线程公司之一,这个软硬通吃的公司看到了开源世界的活力,把他们的技术向世界开放,力图形成一个新的开源社区环境。OpenSolaris强大的内核,强大的ZFS,SUN发展多年的Java等等各种技术,都说明这个开源世界的“新生力量”不可小觑。我们也将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。

P.S.1,再稳定发展一下,可以考虑astro-solaris了

P.S.2,Indian项目也是很有实力的,看过preview了,操作性的改善(Gnome)等等方面,可以为Solaris普及做出贡献。LiveCD等优秀思想也引入了Solaris,桌面Solaris会很快出现并良好发展的。

P.S.3,Apple也在逐步开放源代码,不过BSD核心等本来就是开源的,他们肯定也不会开放那个漂亮的外壳,所以不知道会有多开放。

P.S.4,IBM发布z10服务器,在力图拉拢Solaris,呵呵。这也是个怪物,高端型号一个有64个处理器,每个处理器封装了5个DIE,每个DIE内部有四个物理核心,每颗完整的处理器上就有20个处理器核心、60MB二级缓存和48MB三级缓存。